广油教〔2025〕55号
各学院、各部门:
为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转型,进一步提升我校本科课程建设质量,增强人才培养实效。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第二批专业图谱、智慧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型
建设类型主要包括:专业图谱、知识图谱课程和人工智能+课程三类。优先资助专业图谱建设项目(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课程群知识图谱等建设),形成AI+人才培养改革闭环。
(一)专业图谱
1.每个专业至少需新建5-6门课程知识图谱。新建的5-6门课程须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指目前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或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图谱的建设需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匹配,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完整的知识图谱应包含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体系、问题体系、知识体系和教学资源六个维度。
2.基于专业自身的学科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个性化的专业门户,构建差异化的专业内涵模块,特色化地动态展示专业建设成果,包含专业建设成果概况、专业建设成果详情、课程建设成果详情、图谱建设成果详情、教学资源建设成果详情等。
3.基于OBE教育理念,梳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厘清专业知识体系,分析核心专业能力达成度。串联专业内核心课程的知识点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系统的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网络,推动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4.基于调研数据,展开以本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产业行业岗位需求分析,进行产业谱系建设来实现产业链与专业链的精准科学匹配,并根据典型岗位能力模型设计从而形成本专业学生就业面向的典型职业画像。
5.建成的专业图谱需聚合资源,将已有的课程教学资源结构化、网格化关联至每个知识点,能清晰呈现“专业-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脉络。
6.通过专业图谱,清晰地呈现培养方案中课程间知识点的重复情况,对于重复度较高的课程,可以指导课程内容更新或整合,有利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二)知识图谱课程
课程知识图谱是一种表述和存储知识的方式,用于描述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将知识组织成一种结构化、可视化、资源嵌入式的语义关系网络,包括专业核心课程群图谱和专业核心课程图谱两类。专业核心课程群(知识图谱)可结合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展知识图谱及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知识图谱)结合核心课程开展知识图谱及在线课程建设,并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
(三)人工智能+课程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探索基于大模型和智能体(AI Agent)技术训练课程专有智能体,在课程中开展人工智能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辅助等方面的课程改革。
二、立项范围
申报专业应为我校正常开设的专业(未来能连续开设2个周期以上,一届学生为4年),课程应为纳入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并至少经过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鼓励受众面广需求量大的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领域课申报。
1.已经是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专业鼓励建设专业图谱。
2.已经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课程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智慧课程建设。
3.已经上线的在线课程(包括MOOC和SPOC)课程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升级建设。
三、立项条件
1.课程负责人和团队主要成员一般为近5年内讲授申报课程的教师(必须为教务系统截图上显示的授课教师),师德师风好,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教师,五年内未达到退休年龄,讲授申报课程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以上,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有足够的精力按期完成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及时投入应用并持续更新。有较高的教学热情,愿意投身本科教学。
3.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4.建设期内每人限报一门课程,确保课程建设质量。
5.课程负责人已立项智慧课程尚未结题的,不可再次申报。
6.同一名称课程,面向不同班级授课、分属不同教师各自负责的,应按不同课程分别进行申报;同一名称课程,面向不同班级授课、由团队成员按章节分工讲授的,按同一门课程申报。
四、建设内容及要求
(一)专业图谱、知识图谱课程
1.专业图谱的建设需要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匹配,建设完整的知识图谱包含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能力图谱、问题图谱、知识图谱和教学资源图谱等多个维度。
2.课程知识图谱可以直观地将知识图谱建设的成果进行呈现,需要建成知识库,其中每个知识点包含知识点画像、知识点简介、知识点结构。提供学生知识点学习画像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3.各课程已积累的视频资源、教材、虚拟仿真实验、测试等各类教学资料结构化、碎片化关联至每个知识点,促进各类资源的高效应用。
4.保证课程知识图谱中提供的MOOC、教材、虚仿、测试等资源均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构建课程内容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应注明出处。使用的地图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5.专业图谱、知识图谱课程或课程群应于2027年12月之前应用于本校课程,并形成应用案例1~2个,附上网站等佐证材料。
(二)人工智能+课程
人工智能+课程重点突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海量多模态数据的基础上,能够理解人类表达的自然语言和上下文语境,并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更快速给出问题的答案,提供内容详细、思路清晰的解释。
1.建设完整的课程图谱以及数字化教学内容(其内容应包括数字化课程和知识图谱课程的内容);
2.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给出实践的案例与教学工具(包括智能答疑、AI助教、AI助学、AI助管等);
3.完整的教案及课堂教学设计;
4.完整的课堂实录(学校智慧课室可自动录制)。
五、材料报送
(一)电子版材料
各课程负责人填写相关申报表,于11月25日23:59前登录教学类项目管理平台:https://zlgcgl.gdupt.edu.cn/(使用手册见附件)填报并上传建设任务书、佐证材料(含目录的PDF文件)等相关材料,逾期视为放弃申报。
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于11月26日15:00前登录教学类项目管理平台(使用手册见附件)并审核各项目材料。逾期系统将关闭。
各学院以学院为单位于11月26日17:00前将PDF盖章扫描版汇总表发送至邮箱jwcguangdong@163.com。
(二)纸质版材料
待校内评审结果出来后,相关课程负责人再提交相关材料至教务部教学研究科(综合楼408)。具体提交时间另行通知。
六、建设管理
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遴选,经公示后予以立项。立项课程建设期为2年,原则上应在2027年完成建设,学校将组织验收。
七、其他事项
智慧课室可在教务系统申请使用,具体分布如下:
光华校区:一号楼703
官渡校区:主教学术一室;二教A栋502、503、902;
西城校区:教学综合楼B401、B501、E405;A201,A202,A203(后3个向马院申请)
相关使用资料请从以下网站查看:官渡新建智慧课室、虚拟演播室使用培训资料 https://site.gdupt.edu.cn/wxzx/info/1105/4362.htm
如使用中遇到问题,可联系课室值班人员,三校区值班电话如下:
光华校区:2880631
官渡校区:2923185
西城校区:2338307
申报工作联系人:赵老师,2923351
附件: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专业图谱、智慧课程建设立项申报汇总表
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
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专业图谱建设项目申报表
4.教学类项目管理平台使用手册
教 务 部
2025年11月5日